這個圍村的名字叫「曾大屋」,建成於1867年,原是曾氏家族居住的地方,故又稱為「曾氏大屋」。「曾大屋」還有另一個名字,那就是「山下圍」,皆因這個圍村昔日是位於山腳之下,故因此而命名。由於「曾大屋」富有重要的歷史價值,現已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。
根據歷史記載,曾氏家族早年於香港箕基灣一帶經營石礦場,並開設了採石廠。後來致富,便來到新界沙田興建這個圍村,以供家族成員居住。時至今日,「曾大屋」仍然有曾氏家族的後人居住,而且他們都很歡迎遊人來到圍村參觀。
「曾大屋」的門口一共有三個,每個門口的門頂均呈圓拱形設計,並設有鐵門以作防禦之用。經過門口進入圍村,便可以看到一些以三列布局來興建的村屋。昔日的圍村布局,多以行或列的方式來興建村屋,而同一姓氏的居民,也多是聚居在同一列的村屋裡。這樣的布局又稱為「排屋」,是甚有特色的圍村布局。
在「曾大屋」內,也可見有「大夫第」。皆因在曾氏家族中,曾有一位熱衷於慈善的成功商人,除了幫助各地修橋補路外,還不時捐款賑災,由於其行善積德的精神,深受清朝皇帝讚賞,故被賜封大夫的官階。清朝的大夫官階是屬於高級的文官,而給擁有大夫官階的文官所居住的地方,亦即是「大夫第」。
如果也想到這個圍村看看,建議可以乘搭地鐵到沙田圍地鐵站,並在地鐵站的A出口離開。之後,沿著沙角街往左方一直走行,便可以走到曾大屋。在曾大屋的附近,可以看到有一所學校及一個遊樂場,十分容易找到,也不用擔心會迷路。
場所: 曾大屋
地址: 新界沙田曾大屋
來自: 香港足跡 (HongKongFootprint.com)
想了解更多有關香港旅行景點的資訊?
點擊這裡查看我的香港旅行指南,並按照內容中的介紹,到訪香港各處的旅遊景點。當中包括有著名地標,自然風景,購物及餐飲好去處等等,歡迎大家享用~!
以上資料及圖片僅供參考。如有變動,以有關機構的公佈或當日的氣候變化作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