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約在清朝時期,慈雲山一帶的驛道是鹽商運鹽的必經大道。鹽商一般都會先於慈雲山山腳逗留數日,然後才繼續行程。而這座位處於九龍慈雲山山腰部份的觀音廟,便是由其中的鹽商集資而建成的。目的為了方便商旅奉祀「觀音」,以祈求旅程得所庇佑及拱照。
這座觀音廟又名為「慈雲山觀音佛堂」,主要奉祀的是「觀音」。根據傳說,「觀音」又名「觀世音」,是一位曾立誓救渡眾生的神祇。由於「觀音」樂意聽取眾生的訴求,所以深受善信們的敬仰及崇拜,亦因此被善信稱為「觀音菩薩」。
通常用來奉祀「觀音」的寺廟,都會被稱為觀音廟,但也有蓮花宮或水月宮等別稱。相傳是因為「觀音」常坐在蓮花上修道,因此這樣取名。
現時廟內除了設有奉祀「觀音」的水月宮外,還增設了奉祀其它神祇的佛殿,而且掛在佛殿上的壁畫也甚具故事性。這些壁畫描繪了「釋迦牟尼佛」的一些事蹟,主要講述「釋迦牟尼佛」降生於印度,是一位王子,幼年享盡榮華富貴,後來因感受到人生無常,且有生老病死之痛,便離家修道。成佛後為了教化眾生,便創立了佛教,在講經弘法的同時,也引渡眾生前往西方極樂世界。
此外,在廟外的後山位置,也有兩塊奇石,分別名為「照寶石」及「姻緣石」。據說,善信可向「照寶石」祈求財富或增加財運。至於「姻緣石」,相傳只要誠心地向此石祈求姻緣,就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實現,再加上此石也有「求子石」的功效,善信深信參拜此石能有助生育。正所謂「求偶得偶,求子得子」,因此吸引了不少的善信前來參拜。
每逢到了「觀音開庫」這個傳統節日(即農曆一月二十六日),這座寺廟也是十分熱鬧,因為善信們都會來到這裡向「觀音」參拜及借庫。所謂向「觀音」借庫,意思就是希望可以得到「觀音」的祝福,並期盼來年可以有更加多的收入。
如果想要到這裡看看,建議可以乘地鐵到黃大仙地鐵站,並在地鐵站的A出口離開。之後,沿著沙田坳道向上山的方向步行約40分鐘,便可以到達這座寺廟。
此外,也可以選擇在黃大仙地鐵站旁的沙田坳道轉乘37A號專線小巴,並在慈雲山北巴士總站下車。在慈雲山北巴士總站的旁邊,有一段往上坡走的石階。沿著這段石階往上坡走,便可以來到這座寺廟。
場所: 觀音廟 (慈雲山)
地址: 九龍慈雲山沙田坳道
來自: 香港足跡 (HongKongFootprint.com)
想了解更多有關香港旅行景點的資訊?
點擊這裡查看我的香港旅行指南,並按照內容中的介紹,到訪香港各處的旅遊景點。當中包括有著名地標,自然風景,購物及餐飲好去處等等,歡迎大家享用~!
以上資料及圖片僅供參考。如有變動,以有關機構的公佈或當日的氣候變化作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