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新界荃灣的「竹林禪院」,聽說建廟的源起是來自一個有趣的故事。這個故事可以追溯到1928年,當年有一位法師曾在夢中多次看見「地藏菩薩」這位神祇,並指引他來到這處地方,示意要興建寺廟以弘揚佛教。為了實現這個夢境,這位法師便與善信一起集資,最終建成了這座寺廟。
「阿彌陀佛」、「釋迦牟尼佛」及「藥師佛」這三位神祇合稱為「三寶佛」,每位都有各自的特色。先說說「阿彌陀佛」,聽說是一位悟性很高的神祇。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成佛後便創造了西方極樂世界,並在那裡與眾生講經弘法。至於「藥師佛」,相傳曾發下十二大願,願為眾生解除疾苦,免於遭受疾病纏身,消減痛苦,滅除災難,遠離一切貧窮。由於這些大願與眾生的願望不謀而合,因此深受眾生愛戴。而「釋迦牟尼佛」,據說是降生在印度,是一位王子,幼年享盡榮華富貴,後來因感受到人生無常,且有生老病死之痛,便離家修道。成佛後為了教化眾生,便創立了佛教,在講經弘法的同時,也引渡眾生前往西方極樂世界。
至於「地藏菩薩」,相傳「地藏菩薩」的心願是解救沉淪地獄的眾生,假若眾生隨業受報落入地獄之中,也要以慈悲救拔受報的眾生,使之解脫。因此,「地藏菩薩」可以說是眾生遭逢苦厄時的最深依傍。自從「地藏菩薩」的信仰傳入到中國,就在民間占有一席之地。
為了紀念「地藏菩薩」報夢建廟的事蹟,廟內的一些地方都會以「地藏」為命名的構思。在進入「竹林禪院」之前,也會先經過山門牌樓。山門牌樓上題了「竹林禪院」這四個字,以表示這裡是寺廟的正式入口。善信可於此處購買香燭鮮花,以作參拜神祇之用。
經過山門牌樓,沿著石階往上坡走,便會看到廟內的佛殿。佛殿外均有寛濶的庭院,也有休憇的地方,可供善信休息。庭院的兩側分別建有鐘樓及鼓樓,這些都是傳統寺廟常見的建築,具報時及集眾的功能之餘,也是重要的法器。
「竹林禪院」內的建築不但莊嚴雄偉,而且也很有中國傳統的建築特色。廟內栽種了很多植物,環境清幽之餘,也給人一種舒服自在的感覺。寺廟的後山樹木茂密,更有不少竹林,讓人感覺猶如置身於竹林之中。
在欣賞廟內美景的同時,也可以考慮到這裡的素食堂品嚐一下道地的菜餚。在素食堂內,有多款美味的菜餚可供遊人選擇。菜餚主要是用天然的及簡單的食材烹廚,美味之餘,也很健康。
如果也想到這裡看看,建議可以乘地鐵到荃灣地鐵站,並在地鐵站的B1出口離開。之後,經行人天橋一直走到眾安街。再沿著眾安街走到兆和街,並在兆和街轉乘85號專線小巴,在竹林禪院下車。
場所: 竹林禪院
地址: 新界荃灣芙蓉山
來自: 香港足跡 (HongKongFootprint.com)
想了解更多有關香港旅行景點的資訊?
點擊這裡查看我的香港旅行指南,並按照內容中的介紹,到訪香港各處的旅遊景點。當中包括有著名地標,自然風景,購物及餐飲好去處等等,歡迎大家享用~!
以上資料及圖片僅供參考。如有變動,以有關機構的公佈或當日的氣候變化作準。